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小秋说:和议本身对错这里姑且不论,单就时机而言,无论如何当时那个时间都不是谈和议的时候!敌人兵临城下明廷首倡和议的话,先就会因自己的示弱而失去一切谈判的筹码,即便要谈想谈愿意谈,即便明知无法全歼来犯之敌,即便虚张声势拼死一搏,也得狠狠地打一仗,打疼了敌人、打掉敌人的气焰才能谈。因为签订城下之盟而苟延残喘一蹶不振甚至亡国灭种江山易色的事情史不绝书,这是常识(当然,白登之围那是特例,更多的是《x京条约》)。所以卢象升才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这是国家大义;而且他奉印信、秉兵符、领尚方剑、率勤王师,如果唯唯诺诺地听从了和议的意见,单是京城里的那群无风还能掀起三尺浪的言官们一窝蜂的弹劾就受不了,袁崇焕的例子就在眼前,这是身家性命;即使不畏嫌怨,卢象升是父丧夺情领兵勤王的,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同意和议、如果不能移孝作忠,那么就变成了不忠不孝之徒,这是个人名节。有此三点,说什么也没用了,打吧。卢大人的这番慷慨陈词其实可以看作是阐述个人的观点,但这话好说不好听,说者可以无意听者却很难无心。因为在杨嗣昌听来这三条理由条条都是在直斥自己不明大义!不辨时事!不忠不孝!特别是第三条的所谓“衰衣引绋之身,既不能移孝作忠......”,他杨嗣昌本人就是在六月份父丧未除便夺情起复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赞机务掌兵部事的。照卢大人这样说法,他身披重孝起复之后一力主倡和议,典型的“忠孝胥失,尽丧本来”,又有“何颜面立人世乎”。所以杨嗣昌也急了:“你要这么说直接拿尚方剑砍了我算了!”卢象升更硬气:“要砍也是先砍我!不战而言和,遗祸国家辱没自身,不是我这个智商水平能够理解的。”说到这儿,卢大人把话题又拉了回来,先别激动,急了、吵起来了也没用,说说那个“和议”是怎么回事儿吧。杨嗣昌不认账,黑嘴说从来就没那么回事儿。卢大人丝毫不给面子张口就把周元忠抖了出来,杨嗣昌哑口无言,走了。这个周元忠,就是一个往来东北地区在那边儿有几个熟人的算卦的,所以派他去。很多人都说:“这么重大的国事,为什么没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呢?让这么一个二道贩子泥腿子往来奔走,真是视国事如儿戏一般啊。”卢大人想杀了周元忠,他拼命求饶,也就算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