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9-03 16:16:09

《明季北略》读书笔记之二十四——从“饥民”到“流寇” [原创 1915-07-10 16:55:49]

字号:大 中 小

从“饥民”到“流寇”

崇祯十二、十三年,接连两年,无锡每到秋天就飞蝗蔽日,乡间演戏祭神祈禳。男女巡行田间鸣锣呼喊驱赶蝗虫,还扎起稻草人披上人的衣冠立在田间。但这一切貌似毫无效果。因此计先生见了感叹说:“这是斩木揭竿的征兆啊!难道真要天下大乱了吗?”后来,乡间兵匪蜂起,又符合了之前的预兆。可见治、乱之间,往往会先有预兆的,只不过梦中之人浑然不觉而已。

崇祯十三年正月初六,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平地积水三寸。当时尚在冬季,冬行夏令,真正的是“倒行逆施”了。按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这样的事情是有灾异征兆的,其灾异果然应验在当年六月底,由于连年的旱灾和大户的囤积,当年的租税达到了四五分,而米价已经涨到了白米每石二两银子,百姓们大多面露饥色。六月份开始时,只是小股饥民在城中结伙砸米铺抢粮,继而成群结队的抢掠很快蔓延到乡村之间,究其原因,是从夏到秋连续干旱,滴水未下,大户又屯粮不肯卖米,导致米价大涨,最终激出抢米之变。

当时,计六奇先生跟随岳父杭济之在无锡洛社读书,田间地头充斥着绿、红、黑各色虫子,长约五寸左右,几乎覆盖了田野,一口一口地啃食着几乎已经颗粒无收的庄稼。计先生在书斋中每天的饮食差不多也都是绿豆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