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于是,就留心于脉诊,可这些年来,几乎读遍了所有市面可以买到的关于脉诊的书,却是越读越不明了。我懂的,每本书都写了,我不懂的,想求解的,却没有人谈。左右两手寸关尺,六个部位与脏腑的对应定位,至今没有定论。

而当我读《内经》中的脉法时,却感觉很朴素,与后世的脉法区别很大。《伤寒论》中脉论更多,也与后世不同,且又比《内经》脉法细化了许多。可遗憾的是,汗牛充栋的医书中,不见有人详论仲景的“平脉法”,到目前为止,只听过刘渡舟讲“平脉法”的录音。

或许,是我太笨。或许,后世的脉法有重大的误区?不得而知,正在学习中。寸口诊脉取代三部九候诊脉好象始自《难经》,仲景时代还是有趺阳脉和少阴脉的。这种变革确实使诊脉变得方便了,但是,首先我们要学明白那这种方便才有意义啊。有人说脉诊之难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可我觉得,根本是指下并不难明,而是心中先不了了。

日期:2010-02-12 23:19:39

让我们欣赏一下仲景的脉诊吧:

这是太阳病篇里的条文——

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