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既然说滞胀是必然的,且无可救药,那我岂不是和索罗斯的观点几乎完全一致了么,为什么要说索罗斯唱空中国操之过急呢?所谓做空中国,就是赌中国的经济下滑股市、物价大幅度下跌,但目前形势下,大家感觉下,这可能么?看股市能大幅度下跌么?物价有可能大幅度下跌么?为啥我们的直觉会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因为还缺最后一涨。

目前我们的经济状态是这样的:传统的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丝毫没有改变,房地产依旧火爆,短期内对经济的拉动依然强劲,如果结合大规模的水利投资和保障房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还将拉动中国经济强劲上升一段;目前我们的企业的状态是:如果大家有注意观察,以前中国的企业经常谈到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而今年已经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还谈什么市场占有率了。针对不断萎缩的市场和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做了一件最为务实的事情------减产保价或者说是减产保利润。怎么理解呢?假设,你原来拥有1000名工人,产量是100万双鞋子,利润是100万。现在工人的价格贵了,原材料贵了,而市场的需求却减少为90万双鞋子,你会怎么办?企业作出了最为明智的选择-------我甩掉负担,减少300名工人,只生产80万双鞋子,这样700个工人生产80万双鞋子,剩下的700个工人每个工人生产的鞋子数多了,他们每个人拿到的工资就提高了,我因为只生产80万双鞋子,市场的需求却有90万双,虽然比去年100万双萎缩了,但我还是通过减产制造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价格的上涨制造了条件,不但抵消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还保证了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个过程就是最为典型的滞胀的过程,清楚地说明了在生产环节经济的滞如何导致物价的胀,以及大量的失业的产生,相当于经济危机期间的“倒牛奶”和“煤炭工人失业没钱买煤是因为煤太多”现象,其目的都是通过减少供应来保证企业的利润和生存。这个过程还将推动物价的另一轮上涨和需求的新一轮萎缩,这种价格的上涨和需求的萎缩达到一个临界值,例如前面那个例子:当你的价格上涨继续遏制需求,当需求只剩下50万双鞋子的时候,这时候你将发现你不能通过裁员来控制局面了,因为你的规模效应消失了,同样生产一双鞋子的成本急剧上升,此时你只能选择关门倒闭。当这个需求的临界点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中小企业的第二轮倒闭潮。现在我们看得到的只是第一轮,企业因为实体经济无利可图主动关门的倒闭潮,这轮倒闭潮杀伤力不大,只有当踏踏实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企业开始大量倒闭的时候,这第二轮的倒闭潮爆发的时候,才是做空中国的最佳时机,那时候的中国再也无药可救,只要轻轻一推这个庞然大物就会轰然倒塌,那才是是做空的最佳时机。这两个倒闭潮之间,我认为有一个上涨的过程,我称之为“最后的一次的上涨”是“倒牛奶”后的上涨。而目前索罗斯在中国第一轮企业倒闭潮的时候就来做空中国,我认为他的的确确操之过急了,此时就凭他们这点资金想撼动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无疑是蚍蜉撼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