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回到正题,我们每个人碰到的问题,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知识缺陷所致。 由于外资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进化,深刻地洞察了消费者的心理。 同时,中国消费者缺乏相关的消费知识,缺乏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所以,中国消费者很容易让外资品牌“牵着鼻子”,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比如说,有的白领为了省钱买个LV的皮包,可以两个月只吃泡面。 这对于理性成熟的消费者来说,是属于极端幼稚的心理表现,甚至是心理缺陷的表现。 因为,内在的健康永远比外在的面子重要。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形成“争面子”的非理性消费。 这就像大家争着买“白馒头”一样,关键在于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缺乏相应知识的判断。 因为缺乏这样的独立思考,所以中国消费“一窝蜂”的情况非常普遍,从最初的三大件,到后来的三大件,大家就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在毫无思考的状况下,被人牵着走。 于是,这又形成了第二个现象,就是人们买的东西“质次价高”。 拿汽车为例,现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已经超过美国。 按照规模经济的话,中国汽车的价格应该明显低于美国才对。 但实际上呢? 同样品牌的汽车,中国市场的价格远远高于美国市场价格,而且配置低,质量差。

这样的市场环境也给了本土企业很大的生存空间。 如果没有大机器的阻隔,让跨国公司“长驱而入”,那么整个市场中“劣质高价”的局面就很难形成。 比如说,在美国市场上,日德汽车企业可以随意建立独资生产厂。 于是,各个企业就“赤膊上阵”,展开激烈竞争。 逼迫GM、福特、克莱斯勒等厂家通过“降价”促进销售,但是这又引发了日德企业的跟进,最后导致美国汽车三大巨头严重亏损,GM和克莱斯勒破产。 而美国人享受着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汽车。 同理,如果中国的产品市场也同美国市场一样自由竞争,那么中国企业只有两条路:1、提高产品质量,与国外企业“面对面”竞争;2、破产倒闭。 但是,因为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品牌也是“劣质高价”,而且价格很难降下来。 所以,给了中国本土企业“劣质低价”的空间,维持了很多本土企业的生存问题。 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只能接受相对(和美国市场比)“劣质高价”的品牌产品,以及绝对“劣质低价”的本土产品。 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消费者似乎有对“劣质高价“的产品消费的超强忍耐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