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1章 朝堂上的争锋相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有了户部尚书郭允厚的支持,再加上左副都御史李夔龙在边上敲边鼓,想要反对的文官们顿时退缩了。说到底改国子监为大学,和推行义务教育法这两件事,跟这些文官的利益并没有多大冲突,他们之所以站出来反对,也只是害怕皇帝借此乘机加税而已。

现在皇帝愿意动用自己的内库,户部尚书又愿意为之背书,文官们顿时就熄灭了反对的心思。到了天启时代,国子监这个开国初年为国培养人才的大明官学,现在已经完全被边缘化了。

明代嘉靖之前,入国子监起码还能授个小官。但是到了今天,朝中文官讲究出身,都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进士看不起同进士,同进士看不起举人,科举出身的官员,看不起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在这些科举正途出身的文官把持之下,不是权贵出身的监生,基本就没机会授予官职。

也正因为如此,到了天启年间,国子监从国初数千人的规模,已经萎缩到4、5百人左右了。这还是北京城内的国子监,南京城内的国子监甚至都需要去抓人进监,以避免出现老师比学生还要多的窘态。

一个已经荒废到如此程度的国子监,改个名字又能有什么变化呢?这便是朝堂上文官们的想法。

而以王守履为首的东林党人们,对于徐光启刚刚入京陛见,就似乎挑起了和内阁的矛盾,显然是乐于见到的。虽然魏忠贤被赶出京城之后,所谓的阉党也风消云散了,但是曾经的阉党成员,现在依然还是掌控着大明的朝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