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鱼我所欲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明一朝,如果将开国的明太祖朱元璋比作一个辛勤的工人,那他设下的重重铁律自然就是他铸就的用来捍卫自己江山社稷的万里长城。

而他的子子孙孙们抛开有限的那么一两个,剩下的真是将“挖墙脚”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基本来说,凡是朱元璋支持的他们都反对,反对不了的变个法也得反对。

比如说太监不得干政这一条。

为了杜绝内监干政的问题,朱元璋先是定制曰“不许内监识字,以防其干预政事。”更在宫门口挂起一块3尺高的铁牌,上边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结果呢?

明成祖朱棣信任太监,于是有了郑和下西洋;明宣宗朱瞻基扶持太监与文官斗争,于是有了内书堂;明英宗朱祁镇就更厉害了,宠信重用的王振先把宫门口的铁牌子给扔了,随后领着朱祁镇远征蒙古,直接把祖宗留下来的四十万精锐打了个精光;再然后又有世界历史大富豪刘瑾,外号立皇帝;再再然后又有冯保;再再再然后又有了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

客观的来说,历史这个东西只是事件的记载,如果想要根据这些记载来评价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是非功过那就未免有些狭隘了,毕竟写书的人总会带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以土木堡的事儿为例。王振确实拉着朱祁镇跑到塞外打蒙古人去了,也确实打输了。可到底是怎么输的呢?这中间的种种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明白的。文官们写的历史书上将王振打进了十八层地狱都不解恨,可背后又有许多细节令人细思极恐:朱祁镇在王振死后为其在宫中设立牌位日日祭拜,土木堡一战大明勋贵死伤殆尽,自此文兴而武衰;此后的历代皇帝无不竭尽所能的加强太监的全力用以制衡文官集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