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卷 谢凌枫泉州游历记 第057章 孔泉书院带来的重贤尚文之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谢凌枫说:“老人家,您能否详尽说一说,自孔泉书院创办以来,潘氏一族在科举仕进等方面都培养出哪些值得称道的贤人英才?”

“呵呵!当然没有问题!”老者笑道,“我记得我潘氏宗贤宪章先生对孔泉书院曾有过一番著述,颇有见地的!”

“哦?愿闻其详!”谢凌枫、黄玉鹃异口同声,显得一副对知识孜孜以求的神态。

老者见了暗里赞许,觉得在当今快餐文化盛行,传统文化探究之风急剧衰退的今天,眼前这两位青年人仍然好学敬贤,实为难能可贵。考虑了一会儿,他决定放下手头的除草工作,跟他们好好谈一谈,也权当为自己潘氏家族的传播扬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于是,老者笑呵呵地对谢凌枫、黄玉鹃说:“既然两位小友如此好学,老夫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会将我所知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告知你们。话说自我宗鲁泉公在厚阳平阳之地创办孔泉书院,课督子侄在此勤读以来,经诵之声,昼夜不息,子孙后代一脉相承皆重贤尚文,蔚然成风。因此,自康乾盛世乃至嘉庆期间,炉内潘氏文风盛极一时,勤攻诗书参加科举的士子如过江之鲤,举人贡生进士之流与日俱增,官至县令知府者,联翩接踵。比如永和令潘正开、章邱令潘维飓、云南令潘晋龄、曲靖平凉郡首潘成晟、汾水令潘士锦等人,为官一方,造福一方黎民百姓,百姓对他们歌功颂德,敬如父母;再如潘新图、潘维清、潘开春、潘悌昆、潘晋易等贤达,或捷南宫,或举乡试,其道德文章,冠绝一时,泉州府志皆有所记载。听说他们都曾经在孔泉书院修习过诗书。至今,潘氏族人对此仍引以为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