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二章 吏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景炎五年三月的这个临时朝会,在帝国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引发出来的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银圆兑换问题。

在这个朝会过程中,陆秀夫说话不多,熟悉小皇帝的他觉察,陛下似乎兴致不高,他的好学生显然在想别的什么。故此,在朝会过后,他暗中向赵与珞使了个眼色,俩人又再次觐见了陛下,并就火耗之事请陛下治罪,但陛下拦回了他们的自责。

“老师,赵大人,这件事不能全怪你们,朕也是有责任的。朕其实知道,你们和诸位大臣也是为了朝廷。”

行朝现在基本上不怎么收税,已有的收入中,主要是往来的商税,整个朝廷的财政实际上还是很紧张,这也是赵与珞和户部官员积极鼓动“抢劫”的原因。

问题的关键在于,老赵这个帝国的“财政部长”,眼下是把家把得贼紧,而且现在官员们也的确是没有什么好想的。但是,帝国的局面毕竟已经变化,有些不好的苗头也已经出来了。今天他们可以弄火耗,明天会不会就克扣百姓?以后在处理帝国抄掠来的物资的时候,会不会又做手脚?落叶知秋啊。

历代官员所有问题中最核心的是什么?“贪”。中国古代早就把天下之人分成了四类:士、农、工、商,而“士“者多为官。后世某工农政权开始的时候深入人心,有些砖家弄不明白了,就大谈特谈”洗脑”,但老百姓为什么会被别人洗脑,而没有被你洗呢?人家几千年下来早就知道了:“商”他奸,“士”更贪,可不就是工农好?要不民间哪来的“千里为官只为财”这句话?那些忽悠人的砖家还不一定有老百姓明白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