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6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明代的火炮发展历程,以佛郎机的引入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火炮不带瞄准装置,后期的火炮带有瞄准装置。不带瞄准装置的火炮炮身比较短,口径和弹药没有标准,装填弹药的速度慢,射程近,命中率也很低。明代针对从前火炮移动性差的缺点和不足作了改进,在15世纪发明了炮车,把火炮固定在炮车上,遇到敌人即可射击。15—16世纪时,又制成炮架,火炮可以向不同方位移动,火炮的机动性大大提高。

明代不带有瞄准装置的火炮,可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小型火炮一般在50公斤以下,主要有:大碗口筒、旋风炮、盏口炮、缨子炮、大铜铳、两头铜铳、铅弹一窝蜂、迅雷炮等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两头铜铳。两头铜铳把射击方向完全相反的铜铳结合在一起,架在木凳上,两头同时装填弹药,一头发射完毕后,掉过来发射另一头,射击速度明显加快。不带有瞄准装置的大炮,一般都在50公斤以上,主要有天字炮、攻戎炮、叶公神炮、千子雷炮、百子连珠炮等等。其中,名字前面带有"天"字的火炮为明代前期的大将军之一,重量在375—400斤之间不等,炮身刻有"天字第××号大将军"。这些大炮有的架在炮车上,有的安装在炮架上。

佛郎机引入前,弘治年间,发射丨炸丨弹的火炮问世。主要有毒火飞炮、飞蒙炮、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等等。这些火炮发射的弹丸,发射时放置炮口内的"法马"上,利用炮管内火药燃烧气体的压力,将弹丸抛向敌方爆炸,具有破坏、杀伤、燃烧、毒害等多种作用。这种炮一般都安装在炮车或炮架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