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腐败的根源在专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上述逼良为娼的制度是皇权的产物。只要它们还有利于维护皇权,乾隆皇帝就不会废除它们。因此,可以这么认为,是乾隆在逼封疆大吏们腐败!

每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家的统治“千秋永固”,这也是乾隆皇帝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

治贪的法网再严密,反腐的“罚网”再严酷,都只是攥在乾隆皇帝手中的工具而已。历朝历代,中国法律的基础不是民意,而是皇帝的意志。向何处撒网,什么时候收网,怎么处置落网官员,都是乾隆说了算。因此,反腐受乾隆皇帝的主观意志、一时好恶影响很大。反腐要服务于皇权,服务于乾隆统治天下的整体需要。

皇帝对臣下的要求,首先是忠诚。只要乾隆认为一个官员忠心耿耿,那么即使发现贪污贿赂行为,有时也可以容忍;相反,如果一个官员被认为“欺君罔上”、对皇权不敬,那么他即使略有腐败行径,也会遭到严惩,甚至被树立为“腐败典型”。

云贵总督李侍尧挪用、勒索银两,两淮盐政高恒挪用、受贿银两,都是金额巨大,完全够得上死刑标准。大臣们建议将李侍尧从重处理,斩首示众。但是,乾隆念李侍尧效力多年、征战四方,办的差使、进贡的贡品都不错,于是驳回判决,让大臣们“再行商议”。有大臣心领神会,认为李侍尧“勤劳久著”,建议“秋后处决”。乾隆欣然同意,将李侍尧缓期执行,后来又让他戴罪立功。李侍尧很快就做回了总督。而高恒是名门之后、乾隆的大舅子,他案发后求情的人很多。乾隆却大义灭亲,将高恒斩首示众,抄没家产。同样的罪行,为什么一个善终一个惨死呢?因为李侍尧贪污、勒索钱财的罪行,乾隆没有感受,在他看来仅仅是一纸描述而已;而李侍尧的老实听话,认真办事,乾隆却是深有感受的。至于高恒,他在办理乾隆南巡事的时候挪用了“交官项内巨银”,事情牵涉到乾隆本人,让皇权尊严受到了损害。乾隆要杀高恒,免得人们继续联想、引申下去。还有,高恒自恃是皇亲国戚,在江南以为皇帝办事为名谋取私利,让乾隆有被利用、当冤大头的感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