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爵位是靠不住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爵[1],爵位。

爵位是用来表示权力地位的一种尊号。一个人有了爵位,就是法律意义上的贵族了。

统治者一般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臣下爵位。比如晚清道光皇帝临死前封儿子奕䜣为恭亲王,来补充没有将皇位传给他的愧疚。而“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一等毅勇侯,左宗棠是二等恪靖侯,李鸿章是一等肃毅伯。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收复南京的大功臣;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大功臣;李鸿章是慈禧太后的消防员,到处救火。他们三人是因功封的爵位。多数爵位可以世袭,曾国藩的一等侯就传给了儿子曾纪泽。

人类社会先有爵位,后有官职,两者曾长期纠缠在一起。夏商周分封时代,天子分封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建立采邑进行统治。诸侯、卿、大夫就是爵位,他们有封地,一代代世袭下去。同时他们又直接管理封地内的财政、民事、军事,带有官职的性质。当时是官爵不分,爵位为本,以爵领官,有了爵位自然就有了统治权。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而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是走向集权。所以到战国时,列强力行集权,争夺天下霸权,爵位制随之衰落,官职制开始兴起。诸侯们任命一些平民处理政务,只给他们发俸禄,不再“裂土”分封他们。这些人就成了没有爵位只有官职的官僚。比如“宰”和“相”两个字都是“副”的意思,最初是天子、诸侯的家臣,帮助主人处理家事。逐渐的,天子、诸侯用“宰相”在外面总揽全局,处理国事了。那些世袭的卿、大夫们则靠边站了。此时,爵与官已经分开,拥有爵位不一定有官职。之后爵位的发展趋势是:和官职的距离越来越远,授予越来越严格。虽然爵位制一直存在到清亡,但官职迅速取代爵位,成为官员获取权力和收益的主要依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