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01-27 18:42:11

第十一章 大结局

71

邓艾在接到朝廷的褒奖诏书后,上书言谢,又复对司马昭言:“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於京都,吴以为流徙,则於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概言之,邓艾在上表中对司马昭提及了两件事,一是陈述伐吴的方略,包括军力的准备,资金的来源,舟船的建造等等;二是请求赐予刘禅扶风王的封号,并以董卓建造的坞堡为刘禅的宫舍,以招吴人归降。

儒家主张“思不出其位”,然而邓艾却屡屡越过自己的职务考虑问题。司马昭本就为多疑之人,见邓艾如此擅专,心中恶感大增,他命监军卫瓘对邓艾重申权限:“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这话已然说得很重,意思是邓艾你做事眼里要有领导,不要随随便便就自作主张。可邓艾却仍然执迷不悟,证明他是一个“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之人,且政治嗅觉实在太不灵光。他在接到司马昭的口令后,仍然上言说:“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他的这番话一则为自己分辩开脱,表明自己并无私心芥蒂,二则重陈伐吴和册封刘禅的重要性。司马昭览此愈加不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