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5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10-03 23:02:26

~~贴下一章。这也是以前单独贴过的,放到这里是为了保持完整~~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77)格律诗,武则天时代的骄傲--01

汉朝有汉赋,唐朝有唐诗。唐朝的诗人可谓群星灿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人的大名无不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可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唐朝最著名的诗人和诗篇集中于盛唐、中唐。而初唐这近一百年时光,从高祖、太宗经高宗、武则天,到中宗、睿宗,尽管出类拔萃的文臣武将辈出,但是顶尖儿的诗人却少得可怜。何以如此呢?其实,并非初唐无诗人,而是初唐的诗人们仍然在搞“技术攻关”,在摸索新诗体的写作规则。

现代的一般读者品味唐诗,喜欢追寻其中的意境、情怀,然而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文学体裁,写诗首先是个技术活儿。明朝有学者议论说:“诗,先体制而后工拙。”

成熟于唐朝的格律诗,其体制是历朝历代的诗人们经过二百多年前赴后继的探索,千锤百炼而成,其形式上的精妙是唐诗能够成为汉语文学精品的先决条件。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先形式,再内容;先技术,再艺术。摸索技术,完善形式,让格律诗最终定型,这便是初唐诗人的时代使命。

格律诗在形式上的成熟就发生在武周朝后期与中宗朝这十多年。当时活跃的诗人大多是当朝高官,即便不是高官也是受皇帝优待的文士。武则天于圣历三年下旨编撰大型百科全书《三教珠英》,还让小男宠张昌宗来当主编。张昌宗其实就是挂名,真正的负责人是武则天的另一位宠臣李峤。李峤是武周朝的宰相,但编书的时候官职是“成均祭酒”。张昌宗和李峤借着编书的机会,先后网罗了几十位文词高手,时称“珠英学士”。这些人聚到一起编书,可是似乎都不怎么干正事。首先是皇帝带头,领着张昌宗、张易之等人在皇宫里宴游嬉戏。而那些编委会的大臣们,假如没有跟着武则天和二张一起玩乐的话,那多半就是参加他们自己的文艺沙龙去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