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既然王伦是一个读书人,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王伦到底读了多少书。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科举知识。从隋朝科举制度建立到清末废除为止,历朝历代略有不同,我也就说个大概。科举考试中,最牛逼的是状元,状元是进士中的第一名,考中进士,要经过三道关卡。第一关是县试,全县没有功名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属于县统考,考中了称为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第二关是乡试,这个乡不是乡镇的乡,是指省的意思,乡试就是省统考,凡全省考中秀才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通过的称为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毕业,考中举人后就有资格当官了,当然只是侯补的;第三关是殿试,这是由皇帝任主考官的考试,并不是所有举人都可以参加,每省举人中的前三名才有资格,考中了的称为进士,考中进士后,就可以直接当官,不用侯补了。施大爷说王伦曾去东京参加过科举考试,可见王伦是中过举人的,也就是大学毕业,说明他获得过做官的资格。

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等于就可以做官了,侯补官员嘛,就侯着呗,跟大学毕业等分配是一回事儿。想尽快上班,那就活动活动呗,找找关系,走走后门。一说走后门,艾玛,大家都知道了,走后门不光要花钱,还得低声下气装孙子,王伦装不了孙子,一气之下放弃了当官的念头。施大爷笔下,在林冲上梁山时,曾对王伦有一个心理活动的描写,王伦思忖:“我是个不及第的秀士,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这个“鸟气”应当是指求官时受的气(注意:秀士不是秀才,是指德才兼备的读书人。)。也确实,封建时代的官场中,受欢迎的永远是那些奴颜婢膝的人,奴才远比人才有前途,又如何容得下个性张扬的青年!王伦这种青年,想要进入体制,必须先来个思想大转变,主动磨平身上的棱角,但他做不到,做不到就只能放弃,这就是逆淘汰法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