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以平行论为基石的系统论和结构论,构成板块论和板块互动论的核心理论。离开由平行论奠基的系统和结构性的板块理念,传说时代个别文化现象的研究将会如同失去整体的散乱沙石,很难寻求其中的意义。关于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平行对应关系的研究更是如此。板块属于区域性的系统概念和结构概念。形成明显的板块图志和互动关系至少应该有三个要素。其一,存在与其他接触的区域之间区别的明显自身凝聚性特征。其二,这些具有明显自身凝聚性特征的区域之间显示出明显的断裂。其三,这样的具有明显自身凝聚性特征,并且在接触中与其他区域断裂的区域,应该有比较稳定的对应状态。此外,这里研究的生态—文化板块,主要是指那些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地理区域。这些区域应该有较大的地理面积,而不是一片平地,一个湖泊,一座高山,虽然有各自明显的自身凝聚性特征和互相断裂,却没有较大地理面积,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历史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不同生态—文化板块。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不同生态—文化板块,是以较大的地域环境为基础的,并不是所有地域环境不同,都会形成这样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板块。例如,在贵州省的多山地带,气候变化很大,也有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的不同,甚至还有个别的狩猎经济,却无法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生态—文化板块。这些不同的生态—文化地域,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各自不同的生态—文化板块,并且形成平行互动关系。但是,这些比较小的不同生态—文化板块,在总体上仍然可以包括于南方具有更大包容范围的稻作农业文化板块。这是因为,在这个大的环境中,稻作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形态,旱地农业是非主要经济形态,狩猎活动也是非主要经济形态。田野作业也说明,稻作农业生态—文化板块内的其他文化成份,在总的文化色彩上是稻作型的。总之,没有与接触中的其他区域之间明显自身凝聚性特征,就无法称之为板块;没有与接触板块的特征性断裂,板块就缺少明显的地带界线;没有足够广大的区域,也不能称之为具有历史推动作用的板块。这也是地质学中大陆板块理论形成的基础性条件。应该说,所有的人类居住区都存在大大小小的不同生态—文化区域,却不是所有这些区域都会同样显示出明显界线和有足够广大的面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