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先贤的表率作用,也深深影响了春秋时代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的大夫士们,促使他们坚持自己的道德及政治操守。今天讲两个故事,有两位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用实际行动完美阐释了“内称不避亲”和“外举不避怨”。

日期:2012-12-22 10:30:00

三 石碏的大义灭亲与祁奚的举贤不避亲仇——论士大夫公私边界的划分(3)

先来讲一下“内称不避亲”,代表人物是卫国的大夫石碏。

历史上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成语“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的创造者,就是石碏。在讲述石碏的故事之前,先把卫国的世系简单的介绍一下。

在春秋前期,卫国是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处在晋、宋、齐、郑之间,统治区域大抵在今晋冀豫鲁四省交界之处。以与周朝王室的关系亲疏来说,卫国是正宗的龙子凤孙出身,卫国的第一任君主卫康叔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深受千古一相周公旦的喜爱。

卫国是姬姓诸侯国中比较严格遵从周公政治思想的国家,卫康叔是卫国最著名的贤明君主,能“和集百姓”,曾经被周成王通令表扬。卫国国祚传到卫武公姬和时,已经是第九代了。

可以说姬和是小一号的卫康叔,他在位期间,奉行祖先康叔的仁政,史称“百姓和集”。卫国本来是侯爵,但在著名的幽王之乱时,姬和曾经出兵帮助周平王,所以平王很感激姬和,把卫国的爵位由侯升为公。姬和在位时间相当长,足有五十五年,公元前758年,姬和寿终正寝,太子姬扬即位,就是卫庄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