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6-16 08:42:52

085

【原文】

士德①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②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著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误’,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此与守旧籍,泥言语,全无交涉③’,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①士德,指杨骥,字士德。先从游于湛若水,后受学于王阳明。为粤中王学代表人物。

②文公,指朱熹。朱熹死后谥“文”,故名。

③上述所引三段话,出自《朱子晚年定论》的第一书(答黄直卿书)、第六书(与只子约)、第三书(答何叔京)。王阳明从朱熹给学人和友人的信中收集三十四封,定为朱子晚年思想,作为朱熹悔早年之非的依据,此即《朱子晚年定论》的由来。

【译文】

杨士德问:“格物之说,诚如先生所教诲的,明白简易,人人都学得到。朱文公聪明绝世,在这里反而不明白,为什么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