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1-10 13:53:12

第十章:宦海沉浮06

仁宗正与张贵妃打的火热,对包拯的弹劾不予理睬。包拯再接再厉,连上两章,恳请仁宗以国家为重收回成命,另任张尧佐它职。右司谏陈旭、吴奎等大臣也纷纷上表附和。

仁宗见众怒难犯,不得已只好免了‘国丈’的三司使之职。却另外授予他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同群牧制置使四职作为补偿,同时赐张尧佐的两个儿子同进士出身。

宣徽院是总领皇宫内部诸司及内侍的职务,宣徽院使也可以说是大内总管,是王朝内当家的。按照规定,宣徽使在上朝时候,班次紧随在两府执政之后,地位颇高;景灵宫使虽是养老的闲职,但却必须由两府执政年老后改授,属于荣誉性高职;群牧制置使一般由枢密使、枢密副使兼任或者改任此职,地位略近于两府。如此一来,张尧佐因祸得福,名位反而更高了。诏旨一出,舆论大哗。

史载,张贵妃与仁宗一夜缠绵,将仁宗侍候的爽歪歪之后,仁宗皇帝满口答应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之职。哪知道,事与愿违——诏旨一出,群情汹涌。包拯发起了台谏官员履行职责。退朝之时,留下百官,提出要与仁宗皇帝‘廷诤’。所谓‘廷诤’,是专制政治体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又称为‘面折廷诤’,意思是指臣下在朝堂之上当着所有臣子的面向皇帝提出批评,坚持要皇帝改正错误。台谏官员一旦集体廷诤,便是表明御史、谏官对仁宗的任命誓不两立,乃是一种集体共识。这样做,也是公然不给圣明天子面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