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种事情换到谁头上也是无可奈何。黄河流域饿殍遍野,赤地千里。崇祯对此束手无策,以人类的能力也的确没有任何策略能够应对。明朝的国库已经被万历帝和天启帝挥霍一空,而此时后金政权正在崛起,为了遏制清军的进攻,筹措前线物资军饷刻不容缓。为应付前线需要,只能向全国加派辽饷,进一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崇祯根本不可能再有财力去赈灾,而且就算是有钱赈灾,也会被各级官吏截留贪污,于事无补。除非气候再次转暖,否则黄河流域的局面已成一盘死棋,断非人力所能扭转。北京被李自成围攻时由于拖欠军饷过久,士兵不肯作战,可知明朝财政拮据到何等地步。对于崇祯而言,保全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卖国。将长江以北拱手送给皇太极,让李自成和皇太极去火并,至于胜败由他们双方打去。山海关主力调回后可以保护崇祯顺运河撤到南京效仿南宋。以江南财力,南京又是明朝龙兴之地,崇祯大可以偏安一隅,声色犬马。但是明朝并未如此,以明末国势之衰微,其优先考虑的仍然是保中国而不是保大明。明朝的作风是宁可亡国也不签卖国条约,而其后的那个朝代给中国留下了一千多个卖国条约。清政府首先关心的是保大清而不是保中国,只要大清还能有的混,量中华物力也没什么要紧。

崇祯为了守住辽西,将全国精锐部队大半部署在宁锦一线,后撤退至山海关防线。如此一来国内兵力空虚,无力对付李自成等人。崇祯十一年李自成潼关战败,仅十七人逃脱。崇祯十三年再败于四川,五十余人侥幸得免。到达河南后,饥民遍地从者如云,其军队人数吹气一般增长。短短三年人数膨胀一万倍以上,但是根本没有进行内部整顿和训练,乌合之众而已。崇祯十七年李闯出兵五十万东征,京城明军长期无饷拒绝作战,李自成里应外合攻陷北京迫使崇祯自缢。但是明王朝直到其灭亡,也未丝毫松懈于门户之守,崇祯死后山海关防线仍然牢固的掌握在明军手中。这一点足以证明大明王朝对国家利益的重视远高于其政权生死存亡,体现了一个政权对于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李自成继承如此有利的局面,却未能笼络住吴三桂,则足见其政治水平之低。李闯进北京之后,整个军队没有完成从流寇向正规军的转变,陶醉于庆功和抄没家产的兴奋中。既没有以足够的财产收服吴三桂,也没有抓住有利时机尽快控制北京周边各省并开始政权建设。他们恐怕从来也没有意识到,被他们逼到自缢的皇帝,为他们挡住了多大的压力。当李闯在一片石和清军主力进行会战时,或许他想到了,但是已经根本来不及了。一片石战败之后,李闯连在北京背城一战的勇气和实力都没有。以北京城防之坚固,北京周边居民对满清历次劫掠之痛很,李自成稍得民心背城一战就大有可为。崇祯在位皇太极四次从小路越过长城到华北抢劫,但是也没能攻下北京。此后李闯被清军和吴三桂一路追赶,竟然未能组织起一场像样的战役,足见乌合之众也不算冤枉了李自成。早年间只剩十七个人就能重整旗鼓惊天动地的本事全都进了下水道。而明朝亡于这支乌合之众,可知国内兵力何等空虚,军饷拖欠多么严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