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们知道,唯物论是以物质为出发点,对客观世界穷尽分析,对生命自身也是物质化的分析,其优势是长于解决物质层面的需求,弱点是拙于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佛教另辟蹊径,从个体生命对自我生命及世界的认知来分析问题。为我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识,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需求不同,故分析角度不同。佛教是要解决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问题,故从生命本身的认知分析入手。

1.六入

就我们人类而言,对世界的认知不外乎六种途径: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身体的触觉及感知、大脑的情感思惟。这就是佛教的“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入与后面谈到的“识”构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种识构成“我”的世界。比如眼识即是眼觉世界、耳识构成听觉世界、鼻识构成嗅觉世界、舌识构成味觉世界、身识构成身体感受世界、意识构成自我的精神世界等等。这六识构成自我的世界。芸芸众生、苦乐悲喜、天地万物,不过是构成“我”的世界的调料。一个生命一个世界,六识之外没有世界。

世界只是“我”认知的世界,山河大地只是“我”这个生命个体眼中的山河大地,一切的现象都只是自我的认知,也是构成自我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这个“我”,“我”的世界也就随之湮灭,了无痕迹。有人说,不管自我这个生命体是否存在,都不妨碍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这种说法是从物质的角度出发的,只能解决物质的需求。人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必须从自我的认知入手。将世界分析到分子原子乃至夸克,对解决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毫无助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