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章 语言的转换——本书的由来(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再比如笛卡儿(1596—1650)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发明了解析几何.这门伟大学问的本质其实是一次卓越的语言转换,令人叹服其妙绝: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相互转化。

也就是由几何语言转换成代数语言,再由代数语言转换为几何语言——这转换的思路和艺术手法,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它堪称为“神来之笔”,是上帝的暗示或神的一次托梦。

换言之,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在几何空间形式和代数数量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金色桥梁。笛卡儿匠心独运,坐标方法原来是把几何曲线语言转换成代数方程语言的关键。

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语言转换”的妙处和伟力,时1960年,我在北大读文科5年级,但经常在数学系图书馆出没,望野眼,自己觅食,形成世界观。

读者手中这本书也是一次“语言转换”,即企图用精神病学的概念和术语去重新理解天才现象,包括他们的创造心理学。

事情要追溯到整整40多年前。

1962年,我有位同事患精神病,进了北京安定医院。有一天我去探望他。意料之外,我见到这样一位病人:在他看来,或通过他的视觉去看,整个世界是凹凸不平的。为此,他日夜感到不安。他要按平、抚平这个世界。医生为他特地制造了一块板,上面有一排排橡皮奶头。患者将凸出的奶头一个个按下去。不过,奶头富有弹性,等他按到第三个,第一个奶头又凸出,恢复了原状。于是,患者又要回头去按。如此反复,永无完全平整之日,也永无完全平整的世界。病人整天就在这按平和抚平的动作中,得到短暂的安宁,找到了生存的目的、意义的价值——这是病人的世界观。其实正常人也有类似的病态心理,不过程度很轻罢了,没有超过“度”,没有越过界线。比如我本人就有,直到今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