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章 性与文艺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性

在全球化浪潮日渐波及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当用文化人类学的眼光扫视各种文化形态时就会发现,在大多数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艺作品中,性就构成了目光聚集、焦虑指向、禁忌所在、兴奋度凝结的一个聚焦点。毕竟文艺是对人生的叙写,而**又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从古希腊神话中放荡的宙斯,到帕尔达穆斯的著作《罗马人的性生活》;从《荷马史诗》为争夺倾国倾城海伦所发动的特洛伊战争,文艺复兴时期极力渲染**快乐的《十日谈》,到“二战”后追求感性解放的“垮掉的一代”;从中国南朝乐府诗中赞美男女**的短歌和淫糜的艳情诗,“以艳为美”的唐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中的大量**题材;从古埃及法老的墓壁画上袒露**的艳舞,古印度史诗《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中对**的直接摹写与崇拜, 到日本那些展示女性妖媚和交欢动态的浮世绘与秘戏图艺术…… 可以说,性成为了中外文学艺术的一个亘古常新的永恒主题,围绕着性,人类编织了各种梦幻和想象,挥洒了最圣洁、最纤细的柔情蜜意,发泄了最强烈的残酷激情。

自从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动物性阶段之后,人类的性就进入了文化领域,获得了文化的规定,从而与动物性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不过,在史前人类的图腾时代,虽然有性别的自然属性和劳动分工等方面的差别,但在原初性图腾观念上并不存在性别地位上的不平等。从世界上遗留至今的诸多史前艺术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男女生殖崇拜偶像。这些艺术遗迹恰恰告诉我们,史前人类是在幻想的现实性上通过图腾动物等形象制作来表现自身的集体统一性和性别上的等一性,这是极富历史蕴含和象征意味的。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理安?艾斯勒认为,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组织方式是“伙伴关系”,而这种伙伴关系的存在有赖于性别原则上的等一性的存在。⑴ 当然,性别作为一种社会范畴,随着史前人类社会关系的变迁,性别原则也必然会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伴随着世界文明中心的形成而最终确立的父权制,即是制度化的社会性别变迁,从此,性别原则也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性。人类社会组织方式也就随着“伙伴关系”转变为“统治关系”,性别的等一性原则相应地被等级—差异性原则所取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