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代:勉立朝堂的王彪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那么,王家还有没有人留在朝堂中央呢?有。他就是王彪之。东晋王朝一直将琅邪王氏作为朝廷的依靠。是依靠,就得有人在权力中央,领取朝廷的官爵利益,也把家族的支持传达给中央。而王彪之就是沟通朝廷和王家的新一代桥梁。

王彪之是王导的侄子、王彬的儿子,是个“少白头”,刚过二十岁就须发皆白,人称“王白须”。须发皆白的重要原因是他读书太用功了,尤其对历代规章制度用力很深,举凡周礼儒学、历朝历代典章制度、文物典故等刻苦钻研。王彪之还有收集文献的习惯,把相关的学习资料都收藏在一个青箱之中,后来又把自己的著作和文章也收入箱子里,让后人世代相传。王彪之的这个习惯成就了一门学问:王氏青箱学。

早年,王彪之也任过会稽内史。他严于执法,六亲不认。当地横行乡里的中小世族大家对王彪之恨得牙痒,但斗不过琅邪王氏,不得不收敛气焰。三万多户被世族大家逼得远走他乡的百姓先后回迁了。朝廷考虑到王彪之的实际情况,任命他为太常。太常在秦汉是九卿之一,地位很高,在东晋的地位大大削弱了。因为太常主管朝廷的典章制度,可算是朝廷中专业性最高的岗位了。王彪之学问深厚,为人严谨庄重,很适合这个岗位。

王彪之出仕之时,新世族桓家的势力蒸蒸日上,与琅邪王氏、陈郡谢家平分秋色。大将军桓温试图控制朝廷,许多世家子弟争相向桓家靠拢,派亲信向桓温表忠心。王彪之是极少数拒绝向桓温献媚的人之一。恒温对他怀恨在心,将王彪之操作罢官,还将他逮捕入狱。好在琅邪王氏余温尚在,借一个大赦让王彪之先降职后调任回京,还升任了尚书仆射(相当于副丞相)。王彪之和谢安、王坦之(名字很像琅邪王氏子弟,却是太原王家的人)三个人一起联合起来对付桓温日益膨胀的野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