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淮军后来发展到了十万水陆大军的规模,成了清朝国防军队的主体,但它最初只有六七个营的规模,总共不过数千人。淮军最初的底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直接来自湘军,比如杨鼎勋的勋字营,郭松林的松字营;第二部分来自李鸿章在庐州(即今合肥)一带招募的乡勇,比如张树声的树字营,周盛波的盛字营,刘铭传的铭字营,潘鼎新的鼎字营;第三部分来自太平军投降清军的队伍,比如程学启的开字营。淮军最初人数虽少,但是由于它的装备先进和军饷充足,加之李鸿章的英明领导,所以很快就在上海、苏州、常州一带打开了局面,并借助上海和江苏的富庶和清廷的支持迅速得以发展壮大。

笔者写到这里,各位也许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曾国藩因怕清廷的猜忌而裁撤湘军,而李鸿章无须担心清廷的猜忌呢?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淮军最初的规模并不庞大,但是战力十分强劲,清廷正好可以利用它来牵制湘军和镇压捻军;淮军后来虽然发展到了十万人的规模,但是它分驻各省区,且受八旗和绿营的牵制,难以形成对抗清廷的力量;李鸿章具有出色的政治和外交努力,他一方面成为了清廷不可或缺的军政大才,另一各方成为了慈禧太后牵制恭亲王奕的工具,所以他得以掌握重权二十多年,这就为淮军的持续发展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