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如果说外人的鼓动有试探的意味,那么曾国荃的拥立可就是真心实意的了,曾国荃及其所部将领,整日聚集在南京的两江总督署,轮番对曾国藩进行劝进,他们甚至打算效仿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曾国藩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亲手写了一副对联,并把它挂在总督府大堂上,以此来向众将表明心迹: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如此一来,曾国荃彻底认识到了曾国藩无意进取,也就悻悻然地带着部将离开了。

曾国藩考虑过称帝或割据吗?这是毋庸置疑的,曾国藩虽然也算是一位理学大师,但他在本质上是一名在平叛过程中壮大起来的军阀首领,他能立下这场盖世奇功绝非源于他对清王朝的愚忠,事实上没有足够的权谋之术是成就不了这种伟业的。曾国藩只是向有关各方表明了心迹,并未向大家详细解释,因为这种事是不能公开解释的,一旦这么做了就表明自己确有谋反之心。曾国藩曾经跟他的心腹谋士赵烈文分析过此事,论证了谋反的不可行性,这应该算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此时湘军确实是全国最为强大的一支武力,但是从湘军创立第一天起,曾国藩就教导全体将士要以忠义为本;假如曾国藩反过来要带着他们造朝廷的反,虽然湘军以服从将帅为准,但是估计有很多人会从心里认为这是有悖忠义准则的。一支军队,一旦丧失了忠义之心,那么就算它的武器再先进,也难以保证能够打胜仗了。另外,湘军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各部的军纪参差不齐,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大部分队伍不再是那个忠勇爱民的仁义之师了,而是变成了一支军纪荡然的野蛮匪兵,他们在南京屠城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湘军的军纪好坏,也是其精神力量的一部分,这将决定它能否赢得当地百姓的拥戴和支持,也意味着它能否获取到充足的后勤物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