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阳明说完这番话后,又感叹着说道:“这番话若不是通达天德的人,是很难和他说这些事情的(夏虫不可语冰之意)!”阳明又接着说:“孔子说:‘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孔子删《书》,于唐、虞、夏四五百年间,不过数篇。岂更无一事?而所述止此,圣人之意可知矣。圣人只是要删去繁文,后儒却只要添上。” 解释一下"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这句,这句话出自《论语》,根正苗红的孔子原话,啥意思呢?孔子说他自己尚且见过这样掌管史书的官员,就是在史书中遇到疑问的地方,尚且能悬而缺之的官员。孟子的话大家都熟悉,不多说了。

在对这段的意思了解后,现在探讨这段话的意思,相信大多数当代人,对于阳明在这里阐述的这种思想,都持有“嗤之以鼻”的态度,因为阳明在这里明显的有着“愚民主义”的倾向,藏着掖着的都不能跟老百姓讲,就宣讲一些利于教化的和谐言论,当全体人民傻子,就你一个孔(王)圣人是明白人。

但是,阳明这里看似通过论述六经来讲明教化民众的言论,归根结底还是在讲他的“致良知”这三个字。从教化民众的角度讲,是文化阵地要用优秀先进的文化来占领,否则,腐朽没落的文化会侵占这片阵地,是不是有点太冠冕堂皇了,但是我们也不要对冠冕堂皇的话带有一种变态的抵触心理。因为这些话中也有好些是在理的,理之所在,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草根之下,我们都一视同仁。从个人的体验来看,人的心,不可能是真空状态,心不能被“天理”占领,必然被“人欲”占领,这其中没有第二种境界,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来占据内心,其实正是是否在“致良知”的关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