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孟子的观点也可以这样说,人的良知你如果致力去存养,则生长壮大,放弃培养,则自动消亡。但是阳明在孟子的观点上更进了一步说,心体的主宰常常昭昭在此,无所谓出入的,阳明这里说的心体的主宰,和孟子所表述的良知是有区别的。孟子所表达的良知,更像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良心”、“正气”,是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加以培养和维护的,所以有所谓“存”与“亡”。

而阳明所说的那个具有不死之身性质的“心体的主宰”,更像是人的自我觉察之心,如果将孟子的良知比喻为具有执行权的机构,那么阳明这里的“心体的主宰”则是具有监察权的机构,无论心体在做什么,这个具有监察权的“心体的主宰”都是可以觉察到是否符合天理的。但是具有监察权的这个“心体的主宰”,权力也仅仅止于监察,他可以对“对与错”做出判断,但是,“纠正错,回归对”还是要依靠孟子的那个具有执行权的良知上来。

具有监察权的“心体的主宰”我们姑且叫他“阳明良知”吧,孟子所说的那个“操则存,舍则亡”的东西我们姑且叫他“孟子良知”吧。虽然“阳明良知”看似没有“孟子良知”有力量,但是“阳明良知”确实是高于“孟子良知”的,为何?

“孟子良知”有存有亡,存时当然不必再说,但是,亡的时候,只有在“阳明良知”具有监察能力的觉知前提下,才有可能回归到“孟子良知”,此时唯一的好消息是“阳明良知”是昭昭常在的(全年无休),而不像“孟子良知”那样会消极怠工。但是那个回归到“孟子良知”的所谓的自我能动性,又是一个说无可说的原始概念,但是,它又是一个最最核心的概念,这个能动性就是孟子说的那个“操”的力量,而所谓的“舍”就是你放弃了“操”的力量就称之为“舍”。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现在请你举起你的右手,相信你可以很容易做到,那么这个能做到举起右手的指令之所以能发布并实现,就是那个千金难买的现在被我们称之为“主观能动性”的“能”字,也就是彭端淑文章中所说的那个“为之”所能发起的中枢指令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