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范仲淹无奈之下,只好作书晏殊解释:仲淹天性不以富贵屈其身。如此行事,非但是尽人臣之责,更是为报先生荐举之恩!先生既如此责备,定是以仲淹为尸位素餐、明哲保身之人,放眼四海,天下滔滔、皆为此辈,又何须先生荐举范某?

对范仲淹义正辞严的辩驳,晏殊只有苦笑一途。好在范仲淹人微言轻,上书之后如石沉大海。刘太后根本懒得理会,仁宗皇帝仍依旧例率群臣为刘太后上寿于会庆殿。此事最终不了了之,朝臣都在为范仲淹庆幸不已的时候,哪知道范仲淹再接再厉、又做出一件令所有朝臣吃惊的事情来。

天圣七年、宋仁宗已至及冠之年,但是刘太后仍没有丝毫撤帘还政的表示。每提起华夏历史,多数的人因两宋的积贫积弱而对宋人不屑一顾。之所以如此,造成这种情形亦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暂不在本文探讨范围。

而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困扰汉、唐数代的内朝问题,在两宋却几乎不能称之为问题。而稍具历史知识之人就知道——在中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历史中,垂帘听政的太后之多,莫过于两汉与两宋。在两宋九位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中,又以宋真宗刘太后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刘皇后不仅在两宋历史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便是在中国女性史中也应据有一席之地。

刘皇后正位中宫的道路与唐武则天相较一样的曲折,但她却远没有武则天的心狠手辣。宋真宗临死之际留下遗诏:尊刘皇后为太后,权处分军国大事。垂帘听政之初,宋仁宗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刘太后虽然明确表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但现在仁宗已经是个二十岁的成年人了,刘太后却仍不发话还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